枵腹的意思、枵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枵腹的解释(1).空腹。谓饥饿。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 士则 具陈奔驰陟歷,资粮已絶,迫於枵腹,请以饮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清 赵翼 《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
(2).指饥饿的人。 周咏 《感怀》诗之四:“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二:“汎览健忘,致成枵腹。” 清 杨岘 《<燕下乡脞录>序》:“视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钧銖之差耳哉!”
(4).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宋 陆游 《寒甚》诗:“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词语分解枵的解释 枵 ā 空虚:枵腹。外肥中枵。 布的丝缕稀而薄:枵薄。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腹的解释 腹 ù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泻。腹疾。心腹(喻极亲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专业解析枵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fù,其核心含义指空腹、饥饿,形容腹中空虚无食的状态。该词属于书面用语,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常用于形容饥饿或引申为腹中无学问、内容空泛。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字面义:饥饿的肚子
指腹中无食物,处于饥饿状态。例如:“枵腹终日”指整天饿着肚子。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词条,释义为“空腹,谓饥饿”。
引申义:内容空乏
由“腹中无物”引申比喻知识贫乏、内容空洞。如“枵腹之士”可指缺乏真才实学的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指出其比喻义为“(文章、议论等)内容空洞”。
二、字形与字源解析
“枵”的本义:
“枵”从木,号声。《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木大而中空”,引申为虚空。
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释“枵”为“空虚”。
构词逻辑:
“枵腹”属偏正结构,“枵”修饰“腹”,强调腹部如空心木头般空荡。
三、用法与实例
形容饥饿
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枵腹终宵,辗转空床。”
译文:整夜饿着肚子,在空床上辗转难眠。
来源:《聊斋志异》卷四《狐谐》。
比喻学识空疏
例:宋·苏轼《与米元章书》:“恐君枵腹,未足饱我。”
译文:(玩笑语)担心你腹中无学问,不足以满足我的求知欲。
来源:《苏轼文集》卷五十八。
四、权威辞书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空腹,饥饿。亦比喻空疏无学。”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释义:“肚子空着,没有吃东西;饥饿。”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释义:“空腹,饥饿。枵,空虚。”
五、相关成语
枵腹从公:饿着肚子办理公务,形容勤政廉洁。
来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枵腹从公,力瘁身疲。”
饥肠枵枵:同“饥肠辘辘”,强调饥饿难耐。
来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饥肠枵枵,实难捱忍。”
网络扩展解释“枵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fù,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字面意义
指空腹、饥饿的状态,形容极度饥饿。例如《明史·福王常洵传》中“令吾辈枵腹死贼手”即用此意。
引申含义
饥饿的人:如周咏诗句“驱将枵腹填沟壑”。
比喻空虚无物:可指学识空疏(如“汎览健忘,致成枵腹”)或事物内部空虚(如“瓶枵腹”)。
二、使用场景
文学描述: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如陆游“大患元因有此身,正须枵腹对空囷”。
成语搭配:如“枵腹从公”(指饿着肚子办理公务,形容勤勉奉公)。
三、相关扩展
反义词:饱腹、果腹。
近义词:空腹、饥肠辘辘。
四、注意事项
“枵腹日充”为衍生表达,指饥饿时暴饮暴食导致不适,需与“枵腹”本义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败诉襃朔兵噪布服蚕屋朝伦吃虚存劳大展宏图电子游戏机对耦剕罚風張風勢呷蛇龟工资率古画顸实憨真好景不长合衷共济假大空夾裆讲聚警惧金交椅锦西酒食就许朘蚀老躄砻斫罗布蚂蚱车子齧坏沤鸟配购瓢壶平壤娉婷袅娜汧国青马情天器小人潮儒释三尸暴跳私粜踏踧唐风体味痛口通用字柁牙违才乡俚香社小桔灯孝亲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