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蛋包壶传为邵大亨所创,容量较大。软提梁,适于家中与茶坊间携带,为清末茶坊的流行款式。
邵大亨款软提梁鱼化龙壶
紫砂壶的造型,大都以制作古朴为尚,而鱼化龙壶独以奇巧取胜。此壶蜚声中外已久,壶呈朱红色,砂质温润细腻。壶面饰云浪纹,生动和顺,纹理舒展流畅,鱼、龙、云的浮雕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刻画精细,出神入化。
壶的流、盖、钮,结构自然,龙头伸缩自如,形式丰满而俏丽,而且在肩部前后有双穿环耳装配铜质软提梁。该壶设计巧思,造型华美大方,刻画精细而不繁琐,块面清晰简洁,线条流畅明快,沉静中透出活泼,令人叹为观止。
据传鱼化龙壶为清代邵大亨首创,但这种说法目前还存在争议。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神品》中记载:“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鱼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民国《阳羡砂壶图录》的作者李景康认为“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大亨鱼化龙是参考陈仲美的传世品而制做。鱼化龙壶是不是由邵大亨所首创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邵大亨创作出了传世最为精美的鱼化龙壶。
清道光 邵大亨制紫泥掇球壶
此件掇球壶式是邵大亨所制光素器的代表作之一,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温润,宛如紫玉。盖内有款“大亨”,印似瓜子,特征明确,须足珍贵。邵大亨是陈鸣远之后,在紫砂技艺上达到高峰的又一人物,后人以其作品为楷模,临摹仿制,代不乏人,一直沿袭至今。
大亨传世真品凤毛麟角,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对其推祟备至。细观其作,可发现他做壶贯用深紫泥,即宜兴陶人所称“邵家泥”。他的壶身打坯,从壶底到口沿,一气呵成。所制之壶,触摸舒润,手感极佳。邵大亨制壶,造型练洁质朴,一洗之前的繁缛习气。观此壶,可证前人所言不虚。
此壶纯以手工拍身筒制作,能在随意间做到周转圆正,器型比例协调,结构严谨,凸显其技艺精湛。壶盖内瓜子形“大亨”二字楷书阳文印款。壶身一侧刻山水,另一侧刻梅花。此壶应属嘉道文人请大亨制壶赠与同道之作,由此想见当时文人雅士诗酒流连、佳茗美器相赠的韵事。
另外,嘉道年间杨彭年制坯,陈曼生于茗壶上创作书画,蔚为文人壶佳话,而大亨作品上有镌刻书画者,更是罕见,是十分难得的珍玩。此掇球壶造型乃邵大亨代表壶式之一。大亨制壶一般选泥考究,此作泥色紫润、砂质细腻、手感触摸极佳。线条浑朴饱满,气度大方,耐人寻味而神韵俱足,实乃一代良工佳作。
邵大亨款莲子壶
莲子壶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流行之“莲子罐”,入清而向清秀俏丽转变作莲子壶。此件莲子壶体近圆形,壶盖沿边厚唇,中部上隆作半圆形,中心设扁圆形提钮,壶身平沿,圆唇,唇口略小于壶盖外沿,口下短颈,鼓肩弧腹,平底。壶身一侧出流嘴,造型浑圆短小,自流嘴根部向上斜出,至与壶身唇口同高向外翻撇。另侧执把自肩部生出,作圆形,下与腹部下端相接,尾部另出外翻翘角,宛若美人手臂作叉腰之姿,于古雅之中流露柔美之态。
壶盖内壁刻阳文“大亨”款识,为邵大亨制,其人为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制壶大家,宜兴上袁村人,乃继时大彬、陈鸣远之后又一紫砂技艺达高峰者,大亨制壶以挥朴见长,优雅庄重,气势不凡,此件莲子壶造型雅正,为名家上品,当为鉴藏家珍视。
邵大亨 掇只壶
一身素气,光滑可鉴,通过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气韵生动,壶如其人,明月清风,昂扬挺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